这固然有所缺憾,但汉国与宋国面临的局势迥然相异,眼下不能奢望太多。
关于双方的谈判,不得不说出乎严君平与霍子孟两人的意料,程氏商会除了在个别条款漫天要价以外,在大多数谈判都保持了克制。
比如除纸钞之外,程氏商会并没有借机提出任何专营权,而是表示所有商业都将与汉国商人公平竞争,这也是霍子孟与严君平最终能够接受协议的原因。
不追求垄断地位,这一点是程宗扬专门强调过的,他一边看着条款,一边说道:“垄断的生意虽然省心省力,利润丰厚,但挣惯了轻省钱,谁还肯去挣那些下力气的钱?长远看来,对商会的发展有害无益。”
商贾为贱业,身为商人,却不以挣钱为目的,独辟蹊径,以商入道,这正是班超愿意追随这位年轻主公的原因。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诚哉斯言。”
秦桧道:“正因为主公吩咐过不要特许,所以我们没有要求商会在汉国境内的经营全部免税。不过汉国同意云水到洛都和舞都之间的船隻往来,可以不收取费用。”
程宗扬十分满意,这两条免税线路的开通,意味着自家的货物可以由水路直接从江州运往洛都或者舞都的封地。
接下来是一些商业上的政策条款,比如官方取消对商业的限制,勒令各州郡不得随意设卡,阻碍货物的正常流通。
这对于靠车马和水路吃饭的鹏翼社和洛帮都是极大的利好。
再比如撤消算缗令,承认商贾属于四民,可以与良家子一样通过正常途径出仕,不再对商贾出身进行歧视等等。
均在政策层面,给予商贾平等的地位。
这些条款并非只针对程氏商会一家,而是涉及到汉国整个商贾阶层。
程宗扬提出这些要求时,班超对主公的眼光、胸怀大为叹服,如果这些条款只限于程氏商会,霍子孟可能答应得更容易,但主公显然没有藉机牟取暴利的心思,而是为整个商贾阶层争取权益,一举由利己变为利天下。
其实程宗扬并没有想那么多,他只是从自由贸易的角度,认为汉国限制商贾的政策对商业伤害太大,不利于商业正常发展,也不利于自家商会的发展。
程宗扬一条一条看下来,心情越来越好。
好不容易看到最后面,终于看到霍子孟提出的要求:十二年之内,程氏商会每年以市价向汉国输送粮食两百万石,同时每年借贷给朝廷五十万金铢,年利不超过百分之十。
程宗扬一怔,“十二年?这么久?”
秦桧道:“这算是一长期合约,意味着十二年之内,我们的粮食都不愁卖不出去。”
“这我知道,可为什么是十二年?”这个数字不但太长,而且有零有整,很突兀的感觉。
班超道:“十二年之后,天子就可以行冠礼了。”
加冠相当于男子的成人礼,但程宗扬还有些不明白,“不是二十加冠吗?”
秦桧解释道:“天子十五而冠。届时将行冠礼,加元服,带剑。”
真正重要的奸臣兄没说,不过程宗扬已经听懂了——加冠之后,天子作为成人,就可以名正言顺地亲政,掌握权力。
“看来霍大将军还有些不放心呢。”
程宗扬品出字里行间的味道,一个十五岁的天子并不重要,要紧的是十二年之后,朱老头即使还活着,届时的年龄也不会对天子的帝位有太多威胁了,这恐怕才是霍子孟不惜签下一份十二年长约的真正目的。
“借款可以。”程宗扬道:“但必须是纸钞,否则就不谈。当然,他们到时也可以拿纸钞来还款。”
五十万金铢,相当于汉国岁入的十分之一,数额不菲。
但有借有还,实际支出并不算高,比起自己获得的巨额利益,完全不值一提。
甚至在程宗扬看来,只要纸钞能够流通,这点借贷全部白送都可以。
程宗扬看完草案,笑道:“此役大获全胜!都是你们两位的功劳!”
秦桧与班超拱手施礼,“此乃主上运筹之功,属下不敢居功。”
“你们就别客气了。”程宗扬笑道:“条件很不错,就按这些条款签!不过少府就算了,我又不是来当官的,给个虚衔就行。”
秦桧与班超对视一眼,“对于主公出仕之事,霍大将军可是十分坚持。”
程宗扬大为意外,“不会吧?他真想让我当官?”
班超道:“霍大将军的意思是,希望主公能为朝廷效力。”
程宗扬有些莫名其妙,霍子孟开出这么优厚的条件,是想用官职、爵位把自己留在汉国?
不对啊,他应该巴不得自己滚蛋才是吧?
他起身在殿内踱着步。
少府虽然是九卿之一,但无关军政要务,干得好是锦上添花,干不好也不至于让汉国动荡。
问题是,如果自己留在汉国,位列九卿,霍子孟真会安心吗?
程宗扬停下脚步,“不。这个官位必须辞掉。”
他断定霍子孟的用心还是在试探,揣摩自己的底线。
站在霍子孟的角度,即便他开出的条件能够满足阳武侯的胃口,还要设法判断自己对朝政是否有野心。
毕竟天子如今控制在自己手中,眼下自己羽翼未丰,还无法与霍子孟所代表的世家豪族对抗,但只要自己牢牢掌握天子,随着时日推移,能量只会越来越大,到时还留在朝中,各种猜疑、忌惮必然纷至踏来。
看到主公如此决绝,秦桧神情间露出一丝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