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思铭第一时间将这个消息通报给袁瀚海,但袁瀚海并没有对此做出评价。
雷声大,雨点小的事太多了。
联合调查组的级别是挺高,可能不能查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和级别没有必然联系。
京海集团需要的,是一个明确的,能够让人信服的结果,在这个结果出来之前,袁瀚海只能观望。
联合调查不知道什么时候结束,袁瀚海也不可能在一直在青山等着。
毕竟,京海集团还有很多事需要处理。
第二天,袁瀚海便带领着团队返回京城。
一直在颐和大酒店蹲守的丹霞市政府办主任郭和平看得一脸懵。
按照他的理解,哪怕京海集团和青山,签不了正式的投资协议,也会签一个投资意向书,为之后的合作做铺垫。
可袁瀚海就这么悄无声息地走了,青山方面甚至没有派出一个重量级的人物相送。
由此可见,双方的合作,肯定是出了问题,而且是不小的问题。
京海集团都撤了,郭和平留在颐和大酒店也就没什么意义了,他马上带着人返回丹霞,并向市长石宏熙进行汇报。
石宏熙是昨天晚上回到丹霞的。
原本,他是想一一拜访江北大学的领导班子成员,为丹霞争取更多新校区的选票,可就在昨天下午,市委书记刘才良给他打电话,告知他,昌顺已经重新加入了争夺江北大学新校区的队伍。
这次,昌顺拿出了高新区的两千亩土地。
昌顺高新区与主城区相连,虽然位置算不上核心,但也绝对不差,再加上昌顺的城市规模,城市定位,城市等级,胜利的天平,已经彻底倒向了昌顺。
不过,真正让石宏熙彻底放弃的,是另一个电话。
另一个电话来自京城的一位重要领导,这位重要领导姓孙。
这位孙姓领导祖上是从丹霞市中心的孙井边村搬出去的。
他告诉石宏熙,孙井边村的孙氏祠堂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是不可多得的文化古迹,绝不能把这么重要的文化古迹,淹没在高楼大厦之中,做城市规划时,一定要想好,怎么让历史文化与城市发展共存。
石宏熙就算脑袋有坑,也知道孙姓领导是什么意思。
很明显,人家是知道了丹霞争取江北大学新校区,需要拆孙井边村,但是拆孙井边村可以,拆孙氏祠堂不行。
单这一项,就断绝了丹霞争取江北大学新校区的道路。
孙氏祠堂位于孙井边村最中心,不拆孙氏祠堂,还要建江北大学新校区,就意味着要保留孙氏祠堂在江北大学的校园里。
江北大学不会同意,孙氏族人同样不会同意,当然,京城那位孙姓领导更不会同意。
这注定是一个无解的问题。
市委书记刘才良得知这一情况后,也认命了,孙井边村地块,是争取江北大学新校区的基础。
这地块用不了,后面的事也就不用考虑了。
二人达成一致,放弃江北大学新校区,腾出手的石宏熙,便可以把主要精力放在京海集团。
石宏熙决定亲赴青山,与袁瀚海面谈。
但还没出发,驻守青山的郭和平已经回来了,还带回了好消息。
“京海集团和青山没谈拢,袁瀚海今天一早带着人撤了。”
郭和平说道。
“具体因为什么没谈拢?”
石宏熙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