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纳兰小说>我成了炮灰的系统漫画 > 第69章(第1页)

第69章(第1页)

第一支势力是皇后高瑄和丽妃卢莲起。

高瑄出身名门,高父勤政爱民、因公累死而获谥“文正”,可惜高文正生前是因为朝内两党相争而被贬边陲,一直忙碌至死,他在京中已经没有半点人脉,而高家人丁寥寥,再没人能进入官场。

皇帝当年在册立高瑄为后时就做好了打算,为的就是彻底削了外戚这一支势力。

而高瑄育有三位公主,膝下并无男嗣,皇帝又不愿意召重臣之女入后宫,便流连于宫内梨园,挑选毫无根基、背景的美貌女子为妃嫔,舞者莲起就是“最幸运”的一位。

这个连正经姓名也没有的舞者,因为她舞姿卓绝,如青莲亭亭生起于瑶池而得名“莲起”,她得到皇帝的青睐后入后宫为嫔,而后终于为皇帝生下了唯一的男嗣,晋升为妃,封号为“丽”,并赐姓“卢”,入范阳卢氏之谱系。毕竟是皇储的生母,皇帝为了抬高她的身价煞费苦心。

皇帝行将就木之时,男嗣不过三岁,根本无法独立继承大统,于是皇帝将玺印两枚分别交予高瑄和卢莲起,圣旨只有同时盖上两枚印鉴才能生效,意思是要她们二人一同垂帘辅政。

他心想,高瑄沉静智慧,却不是小皇帝生母,无法独揽大权;莲起虽是诞育了皇储,但她出身低微,又只善歌舞奉承而不识大局,根本不可能挟天子以令诸侯。

他既要借助两个女人的力量,又处处防备着她们,他为自己的布局而得意。

这位皇帝一生没有任何辉煌的政绩,可是他却把毕生的智慧都用在勾心斗角上,而这第二支势力则是他自己的心腹——宦官。

宦官集团以从皇帝幼时就陪同他一起成长的亲信太监李三宝为,近年皇帝身体不好时,常让李三宝给他念奏折,甚至替他写批注、盖印鉴。

于是,李三宝在某些人眼里就差点成为了“副皇帝”,许多人来巴结他,自然也有许多人视他为眼中钉肉中刺,其中就有宰相等人。

他深得皇帝信任,越来越自命不凡起来,可惜皇帝不算太糊涂,知道青史之上有许多宦官祸政的旧事,启用李三宝是要提防宰相等人的挟制,让他替自己办些事,但不意味着真的让李三宝成功越权。

所以,在他临终之时,并没有像授予高瑄和卢莲起权力一样,交代李三宝。李三宝心生怨怼之际,打起了新的算盘。

第三支势力则是朝廷重臣,这一支具备最强的力量和最大的影响力,皇帝既爱又恨,想杀得一干二净,却不得不将江山托付于此。

他选定了以宰相在内的五位大臣为托孤重臣,托孤重臣拥有草拟圣旨、遵照执行等等大权,与高卢二人互为牵制。

皇帝驾鹤西去之后,三方势力的角斗立刻被端到了台面上。

刚开始的时候,按照势力从高到低排名,托孤大臣一派屈一指,宦官派被先帝养了三四年,其实力紧随托孤一派之后,而最弱势的就是于前朝之事一问三不知,朝中又无半个外戚帮衬的太后一派。

李三宝心知托孤大臣看自己不顺眼,就想与两宫太后联手,保全自己的富贵。

但他打心底看不起这两个三十岁上下的深宫女人,认为自己忠心耿耿追随先帝一辈子,当年替先帝处理奏章也是得心应手,这托孤大臣当是自己才对!所以他想先让借太后之手打击托孤重臣,随后再一跃而上,做个九千岁。

可他唯一一次小看人,就看错了,他本以为那些个孤儿寡母是最好欺负的。

那个表面与世无争贤良淑德的皇后有自己的野心,而那个看似不识大局的卑贱舞者也有自己的打算。

两宫太后假意接受了李三宝的邀请,合作面对托孤大臣。而后,高太后建议李三宝亲自护送先帝梓宫前往陵寝安葬,以向天下人展示和强调他作为皇帝近臣的忠心和地位,好大喜功的李三宝立即召集了他的一大群跟班前往,显示排场,给宰相等人“警告”。

在李三宝带着亲信一哄而出后,高瑄宣召宰相入宫商议小皇帝的帝师人选,同一时期,卢莲起派人暗中传讯给李三宝,称宰相要痛陈李三宝抢占长安庄园、收受贿赂、卖官鬻爵等等十条大罪,威逼两宫太后盖印,处决李三宝。

自知并未抢占庄园的李三宝心急如焚,料想这是宰相针对他,急匆匆撇下亲信回宫申辩。

皇宫中,待宰相与李三宝一对眼,才知道彼此都中了两宫太后的计,根本没有抢占庄园之事,这是太后们虚构出来的诱饵,先调虎离山,再置之死地。

就在此时,卢莲起持剑而出,一剑毙了李三宝的命,她自小练习剑舞,如今用起开刃的利剑杀一个毫无防备的太监简直是易如反掌。

宰相大骇,却见高瑄气定神闲地拿出一道加盖了印鉴的圣旨,让宫人交给他,高瑄说这是李三宝这些年来所犯下的罪行,当告知天下,并且肃清他的同党,还朝野一个清净,告慰先帝在天之灵。

此时,李三宝的大部分同党不在宫中,不知真相,只要派出御林军以加强护卫的名义追随皇帝梓宫而去,就能在路上将他们一网打尽。至于散落于各处的同党,散兵难成阵,各个击破即可。

宰相强作镇定,点头称是。

好大一个下马威,以李三宝一党的血淋淋的骸骨,让那些以为两宫太后是可欺女流的朝廷重臣惊得冷汗直冒。同样的,也让那些与宰相一党有龃龉的朝臣找到了新的投靠对象。

血雨中,长安城渐渐平静下来。

楚惜华一口气说完,拿起桌上的茶水,灌了一杯。风惊月报臂而立,听完道:“看来这两位太后是狠角色啊。”

楚惜华点头,她歇了一会儿又道:“当时得到先帝病入膏肓消息的余再之放弃了覆灭拂云的计划,掉头匆忙地前往金陵,立国定都,打出‘消灭窃国应贼,让天下回归陈国统治’的旗号。”

“那时候刚好鄱阳湖大旱,病重的先帝下了罪己诏,结果却成了陈国口中应朝篡权,遭受天谴的证据,陈国就趁着时机收留灾民,稳定人心。如今应朝皇帝驾崩,两宫太后刚刚辅政,余再之一定会趁虚而入。”

守柔铺开了地图,扫了一眼:“我们离开拂云之前,潭州就已经归附于他,如今他定都金陵,想借长江之势,诸山之形拱卫国都,可是这二地想去甚远,他定要把两地连接起来,甚至想把长江中下游全部收入囊中……”

司徒鸢的目光停驻在地图上,思索着:“那么两地之间的浔阳,也就是鄱阳湖一带,一定是他的攻打目标,而且他为了保护母蛊,也一定会赶来。”

没想到她们如今竟然巧合地身处于风暴中心。

风惊月望向窗外,这暴雨怕是停不了了。

第82章并辔笑天涯

风惊月一直记得自己还有一个说出去很能唬人的身份——武林盟主,也还记得要揭余再之暗算血怒门的诡计,可是现在局势愈混乱,朝廷也深陷其中,她们一定要稳扎稳打。

风惊月问楚惜华:“周边驻守的应国将领的动向能探查到么?”

“说道这个,就不能不提一个人,庐州镇将之女姚震,父兄死后,她扛起战旗对抗陈兵。传说她悍勇无比,附近州县的有识之士争相投奔。同时,她还广收流民,说是要建立娘子军呢!”

楚惜华说起这个在乱世中突然杀出的将军,语气也变得激动了起来,只不过眨眼间就又归于平静:“但她并未领旨受封,就领兵扩军,若是朝廷想追究她,只怕于她没有半点好处。”

吕婵见这比一锅粥的还乱的局势,不由得叹气,对着风惊月道:“都说江湖和朝廷最好不要搅和到一起去,朝廷总爱说‘侠以武犯禁’嘛,可这下子要铲除余再之、扳倒他的陈国,光靠江湖人士的力量绝对是不够了。”

说完,她又叹了一口气。

这场大乱哪怕没有余再之,也会有张再之、王再之,最终都逃不掉父权社会的因果律,乱世盛世反复交替出现,正是应了那些人最爱念叨的一句“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幸好现在有了变数,这两位太后就是么?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