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纳兰小说>敦煌九万场雪类别武侠仙侠作者 慕清明 > 2于意云何1(第2页)

2于意云何1(第2页)

这咳嗽打断了林娇生心头赞叹,他急走两步上前行礼:“阿爷。”

林瀚怒吼一声:“阿什么爷!”

林娇生赶紧改口:“父亲。”

林瀚这才满意。

林瀚乃林娇生之父,林娇生管他叫“阿爷”本没有问题,但“阿爷”这称呼,叫出来总感觉带着些亲昵的味道。

亲昵不好吗?

不好。

林瀚认为,亲昵则不敬,不敬则大逆不道。尤其是作为一家之主,一定要严肃、严厉、严苛!

故而,在家里,他老婆(也就是林娇生阿娘)不能管他叫“夫主”“夫君”,要叫“大人”;林娇生也不能管他叫“阿爷”,必须恭恭敬敬地叫“父亲”。

林瀚原本在河西国沮渠氏手下为官,后来不知因何事得罪了河西王沮渠玄山的胞弟、景熙侯沮渠青川。

沮渠青川要杀他,但河西王本人觉得这人留着也还算有点小用,把他远远打发了,眼不见心不烦就是。

至于打发去哪里……敦煌似乎是个不错的选择。

就封他个“巡检令”,让他去敦煌巡察,借此机会恶心一下敦煌那对儿李氏叔侄也挺好。

说至此处,便不得不略提一提如今的天下形势。

自晋永嘉之乱后,胡马践踏中原已逾百年。这百年里,中原地界万民涂炭,万骨齐哭。

胡人在山河沃土上你争我夺,整个北方只有河西尚算安稳。市井间有歌谣——“秦川中,血没腕,惟有凉州倚柱观”,唱得正是如此。

不过,虽则安稳,也仍旧来来回回换了许多政权。

先是凉武王张轨保据河西,史称“前凉”,而后是三河王吕光割据,史称“后凉”。

再之后就更有意思了,你方唱罢我登场已经不能让诸君满意,那就闹哄哄大家一起上吧!

于是,三足鼎立之势便形成了——武昭王李暠建立了“西凉”,西平王秃发乌孤建立了“南凉”,而气势汹汹的武宣王沮渠蒙逊则建立了专以灭南灭西为己任的“北凉”。

当然了,什么东西南北前后左右都是后世史官为了方便区分而给予前朝的便宜叫法,时人是不这么称呼自己的。

西边那个“凉”奉江左的晋人政权为正朔,管自己叫“凉国”;北边那个凉觉得自己将来定能一统河西,完成王霸大业,遂管自己叫“河西国”。

至沮渠玄山接替其父沮渠蒙逊称河西王之时,鲜卑秃发氏所建立的南凉政权已被鲜卑乞伏氏的西秦灭掉,整个河西从“三凉鼎立”变成了“二凉相争”的局面。

沮渠玄山新王上任三把火,刀锋直指最西边的那个“凉”,二话不说金戈铁马直逼凉国李氏。

凉王李忻亲自领兵出酒泉迎敌,却悲壮地战死沙场。

李忻死后,其子李谨在托孤重臣——凉州君李翩的辅佐下,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献城投降,将酒泉拱手让给沮渠玄山,凉国去国号,向河西国俯首称臣,李氏人等全部退归敦煌。

敦煌原本就是武昭王李暠的起家之地,也是凉国旧都。

依照沮渠玄山原本的想法,此刻就应该乘胜追击,继续挥师向西,将敦煌城也一举拿下才对。

可惜事与愿违,他和凉王李忻的那场决战,李忻身死,他自己也受了重伤。

没奈何,沮渠玄山接受了凉国递上的降表,答应李氏叔侄滚回敦煌。而他则因急需延请名医疗伤,急火火地回了河西国的都城——姑臧。

林瀚带着他的家眷仆人们来到敦煌城的时候便是这么个情况。

*

林娇生向父亲礼毕,正想带着北宫茸茸躲到马车后边去,省得父亲见了自己就来气。哪知他还没躲呢,林瀚就已经来气了。

林瀚对自己这儿子真是没一点儿满意的地方。

不满意他的长相,不满意他的性格,不满意他说话行事的方式,甚至不满意他的名字!

等等,你儿子的名字不是你自己取的吗?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