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这个就很离谱,大汉犯罪居然是可以用钱赎罪的。
而司马迁居然因为交不起赎罪的钱所以被阉了就更离谱了。
虽然最后证明他说的其实算对的,他阉的是有那么点无辜的。
但是从这个规定本身来说,真的很离谱。
白泽顺便同情的看了眼司马迁,这条肯定要没的,不用怀疑。
所以它希望司马迁的运气不要那么糟糕,要是这次又帮谁说话出事,可能就不是被阉,而是直接整个人无了。
要是把史记蝴蝶没了,那它罪过大了。
所以,死刑这个得再完善斟酌一下,总得给人翻案的机会吧?
它想想,别说,这个秋后问斩就挺不错的,对死刑复审和复奏程序也更加完善。
想到这路,白泽又不得不想起董仲舒这个人。
历史上,有关“秋冬行刑”的记载,最早见于《左传襄公二十六年》,而关于刑杀与时令的论述最早见于《礼记月令》“仲春之月……毋肆掠,止狱讼”。
但是,真正把“秋冬行刑”载入律令并且制度化的,却是汉朝时期,准确来说就是汉武帝时期。
而这和董仲舒有着很大的关系。
董仲舒完善天人感应学说,他认为,“天有四时,王有四政,庆、赏、罚、刑与春、夏、秋、冬以类相应”。
也就是说天意是“任德不任刑”,“先德而后刑”的,所以应当春夏行赏,秋冬行刑。如果违背天意,就会招致灾异,受到上天的惩罚。
而采用董仲舒这套天子理论的汉武帝自然也采纳其他一些东西。
此后,汉代法津规定,刑杀只能在秋冬进行,立春之后不得刑杀。
之后的王朝也都延续这一点,也就有了后来电视剧里面的秋后问斩。
啧,董仲舒还真是无处不在。
这个人真的很难定义……司马迁是他的学生,汉武以他的理论为治国安民之道,他影响后世儒家几千年。
你说他错了,可是大汉的强盛又怎么没有他一份功劳呢?
什么是思想,就是大汉方方面面都有了他的身影,或多或少的为他所影响。
可他便是对的吗?功过难定论,美名骂名俱是他。
不过对不对另说,法律是真的要改一改。
白泽决定回头就给某个皇帝塞上十道八道的相关问题。
就是说,拿钱赎罪这一点无论如何都说不过去。
零容忍好吧。
所以白泽又对司马迁道:“算了,不用攒卖命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