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纳兰小说>洪荒讲解 > 第183章 诸教避劫人王变更(第2页)

第183章 诸教避劫人王变更(第2页)

他猛地站起身,青袍无风自动,猎猎作响,凌厉的目光扫视殿内万仙:

“传吾截教法旨:即日起,金鳌岛封闭,万仙阵隐!”

“凡我截教门人,无论亲传、外门,无论身在何方洞府,紧闭山门,静诵黄庭!”

“不得下山!不得惹事!不得沾染红尘因果!”

“任他外界劫气滔天,杀声震地,只作不闻不见!潜心修道,打磨根基,固守元神!待劫云散去,自有海阔天空!”

“违令者…”通天教主眼中寒光暴涨,青萍剑出一声刺耳鸣啸,“视为叛教!逐出碧游宫!生死自负!”

“谨遵老师法旨!”殿内万仙齐声应诺,声震寰宇,带着一股悲壮与决绝。多宝、金灵、无当、龟灵等亲传弟子虽有不甘,却也深知这是老师能想到的、保全截教元气的最佳之法。赵公明握紧了拳头,三霄娘娘对视一眼,皆看到彼此眼中的忧虑与坚定。碧游宫万仙殿大门轰然关闭,万仙阵的光芒隐入虚空,整个金鳌岛如同沉入深海,与喧嚣的洪荒彻底隔绝。唯有诵念《黄庭经》的玄奥道音,在岛内各处洞府隐隐回响,试图以万仙道心构筑一道无形的屏障,抵御那无孔不入的劫气。

就在诸天仙神为量劫焦头烂额、各谋出路之际,人间殷商王朝,也走到了权力更迭的关头。

朝歌城,王宫深处。老迈的帝乙躺在龙榻之上,气息奄奄,已近弥留。他年轻时亦是英武之主,励精图治,然岁月与国事终究耗尽了他的心力。榻前,跪着一位身姿挺拔、面容英武的青年,正是太子子受(纣王)。此刻的子受,脸上并无后世传说的暴戾,反而带着深切的悲恸与对父王的敬重。他身旁,站着一位身披玄甲、面容刚毅、眉心一道金色竖纹微微开合、散着凛然威势的老者——正是截教三代弟子,金灵圣母之徒,商朝太师,闻仲!他额生三眼,中间神目虽未睁开,却已有洞察秋毫、震慑邪祟的神光隐现。

“受儿…”帝乙艰难地抬起枯槁的手,子受连忙握住。

“父王…”子受声音哽咽。

“闻…闻太师…”帝乙浑浊的目光转向闻仲,带着无比的信任与重托。

闻仲单膝跪地,抱拳沉声道:“老臣在!”

“孤…不行了。”帝乙喘息着,每一个字都耗尽力气,“太子…子受…勇武刚毅,有…先祖成汤之风!然…年少气盛,需…需良臣辅弼…闻太师…三朝老臣,忠心…耿耿,道法…通玄…孤…将太子…托付于你…望太师…如…如辅佐孤一般…尽心竭力…匡扶…社稷…教导…君王…”

“陛下!”闻仲虎目含泪,重重叩,额头触及冰冷的地砖,出沉闷声响,“老臣闻仲,承先王厚恩,蒙陛下信重,敢不以死相报!必竭尽所能,辅佐太子殿下,护我大商江山永固!若有违此誓,天诛地灭!”他额间竖纹金光一闪,誓言引动天地感应,一道细微的雷霆在王宫上空隐现。

帝乙看着闻仲,又看看悲恸却难掩英气的子受,眼中露出一丝欣慰,最终缓缓阖上了双眼。一代贤王,溘然长逝。

帝乙驾崩,太子子受继位,是为帝辛,后世史称商纣王。

初登大宝的纣王,展现出了令人惊叹的明君气象。他并未沉溺于哀伤与享乐,而是以雷厉风行之势整肃朝纲:

他亲临校场,检阅三军。身披玄甲,手持巨钺,骑乘骏马,在万军阵前驰骋,其勇武之气令将士心折。更在演练中徒手举起千斤巨鼎,绕场三周,赢得山呼海啸般的“大王神力”!

他勤于政事,每日五更便起,批阅奏章直至深夜。效仿先祖成汤,广开言路,在宫门外设立“谏鼓”与“谤木”,言明凡有谏言或冤情者,皆可击鼓立木,直达天听!一时间,朝野清明,贤才汇聚。

他体恤民力,减免受灾州郡赋税,征民夫修葺河道、道路,皆给足口粮工钱,严禁盘剥。百姓感念新王仁德,称颂之声不绝于耳。

面对四方不臣的方国诸侯,纣王更是御驾亲征!他手持定商剑(传承自商汤的镇国宝剑),身先士卒,冲锋陷阵!剑锋所指,叛军披靡!其勇猛善战,颇有先祖成汤鸣条伐桀的雄风!数次征伐,皆大胜而归,威震八荒,令四方宾服,万国来朝,重现了殷商鼎盛时期的辉煌。

朝歌城内,万民称颂,玄鸟图腾的光华似乎都明亮了几分。闻仲侍立朝堂,看着这位自己一手教导、辅佐的年轻君王展现出的文治武功,额间竖纹舒展,心中充满了欣慰与期待。有如此明君,大商中兴有望!他截教道统随国运而昌,似乎也指日可待!

然而,无论是意气风的纣王,还是老怀安慰的闻仲,亦或是那封闭山门、静诵黄庭的截教万仙,以及那广收“应劫弟子”的阐教金仙,都未曾察觉,一股无形无质、却足以吞噬一切的滔天劫气,正伴随着人间王朝的鼎盛表象,悄然弥漫开来,无声无息地渗透进九州的每一个角落,缠绕上每一个身负因果的生灵…

注:本书中的“李代桃僵”啊,“金蝉脱壳”啊,等等这些词语、成语都各有出处,有春秋的、有战国的,反正都不是这个时候该出现的,大家不要在意这些瑕疵细节,看的爽就完了,拜谢诸君。

喜欢洪荒:洪荒演义请大家收藏:dududu洪荒:洪荒演义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