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勇,“你想多了,咱们不是商量过,等阿瑶大了,再告诉她关于她亲娘的事,在阿瑶的心里,你就是她的亲娘。”
“大哥、大嫂会不会已经告诉她了?”胡玉娥继续上眼药,“在阿瑶的心里,好像大哥大嫂才是她亲爹娘。”
“胡说,小孩子懂什么?”
陈勇打断她的话,不耐烦道,“孩子在乡下一直无人教导,偶尔行差就错不用太在意,过段时间把她接回来,你找个嬷嬷把她的坏习惯纠正回来就行了。”
他还记得抱着两岁多点的阿瑶的情形,小小的女娃非常认真,他读一个字,小奶音就跟着念一遍。
很快小娃娃就会背三字经了,背完三字经,又学习了百家姓,弟子规。
那孩子总是带给他一个个惊喜,他时常感慨阿瑶要是个男孩就好了。
那样,他会把毕生所学教给她,并尽力托举她走到一个更高的高度。
可是,哪能事事如意?
不过教陈瑶的过程,也是他科考路上闲暇之余的一种休闲,每天看着女儿认真的小模样,他浮躁的心也慢慢地平稳下来。
直到那天胡玉娥找过来。
“你这孩子,怎么跑到书房来了,万一吵到你爹怎么办?”
胡玉娥让丫鬟把陈瑶带走。
陈瑶挣脱丫鬟的束缚抱着陈勇的大腿,“我不走,我要和爹玩。”
被女儿这样依赖,陈勇非常高兴,“没事,阿瑶不闹人。”
“老爷,你可是要考功名的,可不能随着小孩子性子来。”胡玉娥把陈勇按在书桌后的椅子上,摆了摆手,让丫鬟把阿瑶强行抱走。
陈勇想想会试时间临近,确实没有那么多时间指导陈瑶了,也就没有继续阻拦。
让喜子把陈瑶用过的笔墨纸砚送到了她的住处,之后就没在管。
进士及第后,他又被任命为清河县县令,赴任前把阿瑶送回了老家,一分开就是三年,这次再见确实生疏了很多。
见他走神,胡玉娥急忙拉回话题,“对了,老爷,明天我准备带着阿雪去药王庙。”
陈勇,“谁病了?”
胡玉娥轻笑,“不是咱家的人,我听说知府夫人最近在药王庙静养,就想去请个安,他家有几个适龄的孩子,要是锦雪能攀上,那可是天大的好事。”
“有几成把握?”和知府攀上亲戚,陈勇做梦都会笑醒。
他看中的榆阳府通判的那个位置,也有其他人看中。
就是怕被人抓到把柄,给他安个治家不严的罪名,他才同意把陈瑶送回姥家。
现在知道有其他办法,他怎么可能坐的住。
胡玉娥,“前段时间我带着锦雪去参加知府夫人举办的赏花宴,知府夫人拉着锦雪一通夸,明显是相中锦雪了,后来就没消息了。
我使了银子找到了黄夫人身边的老嬷嬷,她说锦雪很好,就是出身有些太低,配不上他家公子。
要不是看好这门亲事,我也不会着急忙慌地过继锦雪。”
“哎呀,你怎么不早说?”
陈勇有些埋怨地看着胡玉娥,“你要是早说,我就不会”就不会拖着不过继了。
胡玉娥轻笑,“现在也不晚,黄大人家的公子被多少人盯着,我带着锦雪去的频繁了,免不了被人议论。
去药王庙给自家人祈福的同时拜见黄夫人,别人只会说咱们有规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