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万籁俱寂,屋内的烛火轻轻摇曳,投下的光影在墙壁上晃荡。
众人交谈一阵,稍作歇息后,各自回了房间。青鸟拖着略显沉重的步子走进自己的房间,随手掩上门。他走到床边,身子一沉,坐了下来,抬手揉了揉眉心,试图缓解周身的倦意。
稍作平复后,今日在颖王府的种种画面,如走马灯般在他脑海中不断浮现。那些权贵们肆意玩乐、不顾人伦纲常的场景,像一根根尖锐的刺,深深扎进他的心间,令他烦躁不安。
他不禁长叹一声,心中满是悲凉。如今的大唐,被这般只知贪图享乐的权贵把持,指望他们心系百姓、造福一方,简直是天方夜谭。
对百姓而言,这些权贵不加倍压榨,就已然算是不幸中的万幸了。如此世道,怎能不让人忧心忡忡?这般感慨在他心头翻涌,搅得他难以入眠。
无奈之下,青鸟索性盘腿坐在床上,双手自然放在膝盖处,掌心向上,试图通过入定来稳定心神。他紧闭双眼,努力放空思绪,可脑海中却像一团乱麻,各种念头纷至沓来,怎么也驱赶不散。
自原州一路奔赴长安,这一路走来,他的所见所闻远以往,心境也随之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尤其是身处长安,这座繁华却又复杂的都城,世道的错综复杂绝非三言两语能够说清,其中交织的因果更是千头万绪,难以梳理。
正如裴玄素所言,人心不古,世道已然失衡。曾经,他怀揣着满腔赤诚踏入这长安城,一心想要除魔卫道、守护百姓。可如今,这份初心正在这现实的磨砺中被一点点消磨,不安的情绪如同潮水般,在他心底肆意蔓延。
许久,青鸟缓缓睁开双眼,目光下意识地落在柜子上那柄黑剑之上。看着黑剑,他的眼神逐渐变得深邃,内心深处不禁涌起一股自我质问:“我们为大唐出生入死,降妖除魔,确实护得百姓免受魔族侵害。可面对这些权贵,我们又能做些什么?这些权贵连自己的亲叔叔都如此欺凌,对百姓必然是视为草芥。裴玄素说得没错,百姓遭受权贵的欺压,远比魔族的侵扰更为频繁、更为可怕。”
紧接着,张天童说过的那些话,也在他脑海中回响起来。“上位者若对百姓不公,对国家无益,为何不能让有能力之人取而代之呢?百姓生活困苦,根源不在百姓自身,而是当权者贪婪无度所致。如今大唐百姓真正的灾难,正是这些权贵。”
回想起这些话语,青鸟惊觉,在今日种种经历的映衬下,张天童的话竟有几分道理。但这个念头刚一浮现,他便猛地打了个寒颤,内心一阵惶恐。
这想法,不就和张天童如出一辙了吗?自己不远千里来到长安,初衷是保护大唐的百姓,而非维护这些权贵的统治。
秦师兄今日说得对,做好自己分内之事,才是当下该坚守的。这些权贵的乱象,并非自己一己之力能够改变,也不该是自己此行的目标。自己来长安,不是为了入朝为官,攀附权贵,而是要实实在在地为百姓做些事情。
这般思索过后,青鸟整个人像是卸下了千斤重担,突然放松了许多。他深吸一口气,缓缓闭上双眼,再次尝试入定。这一次,他努力摒弃杂念,将注意力全部集中在内心深处。
渐渐地,在眼前无尽的黑暗中,一道亮光仿若穿透云层,从天而降,他仿佛置身于那温暖的亮光之中,周身被暖意包裹,舒适无比。
次日清晨,阳光透过窗户,洒在屋内。在两个小家伙银铃般的笑声中,青鸟缓缓睁开双眼。今日没有什么特别的安排,他简单洗漱后。一上午,他来到平安堂,帮着师伯他们做些杂事,或是给前来问诊的百姓递个药、打打下手,忙得不亦乐乎。
到了午后,青鸟前往光王府。太妃早已等候多时,见他来了,脸上露出和蔼的笑容,随后带着他在王府里四处走动。
一路上,太妃耐心地介绍着王府的布局、各处建筑的用途,以及平日里光王的活动范围。青鸟也明白,太妃希望自己能和光王成为朋友,陪伴他。
光王的智力如同孩童,平日里除了在家中玩耍,也没别的消遣。虽说如此,太妃依旧费尽心思,请了不少先生来府中,教光王读书识字、学习学问,只盼他能有所长进。
就这样,在王府里转了一圈,熟悉完环境后,天色渐晚,青鸟才回到大师伯家中。
此后的日子,青鸟每日的行程单调却规律,穿梭在光王府与大师伯家之间。晨曦初露,他便迎着朝阳,脚步轻快地迈向光王府。踏入王府,迎接他的,或是光王那纯真无邪的灿烂笑脸,或是太妃温和关切的目光。
在光王府中,许多时候,青鸟会陪着光王在王府的庭院里漫步。花园里,繁花似锦,彩蝶纷飞,光王穿梭在花丛间,时而驻足,好奇地观察着花朵上的露珠,时而兴奋地呼喊,拉着青鸟一同欣赏角落里新冒出的嫩绿新芽。
青鸟则面带微笑,耐心地跟在一旁,适时回应着光王的每一个现,偶尔也会蹲下身子,为光王讲解花草的名称与习性。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而有些时候,光王会心血来潮,兴致勃勃地拽着青鸟,嚷嚷着要一起去找先生讲课。两人一路小跑,来到书房。书房内,先生早已备好书卷,正襟危坐。
光王入座后,虽偶尔会因注意力不集中而开小差,但在青鸟的轻声提醒下,也能努力跟上先生授课的节奏。
青鸟自己,也会在一旁静静聆听,从先生讲解的经史子集、诗词歌赋中,汲取知识,拓宽视野。
待课业结束,夕阳西下,青鸟又会伴着余晖,踏上归途,回到大师伯家中,结束这充实又平凡的一天。
日子恰似潺潺流水,悠悠然平静地淌过,转瞬便过去了十日。这期间的天气,就像孩童的脸,变幻无常。有几日,万里晴空澄澈如洗,阳光毫无保留地倾洒而下,将整座长安城烘得暖烘烘的;有几日又毫无征兆地乌云密布,墨色的云层滚滚而来,沉甸甸地压在天际,仿佛一场风暴即将席卷而来;更有那连日降雨的几日,细密的雨丝如牛毛般纷纷扬扬,淅淅沥沥下个不停,打湿了街巷,也添了几分清冷与寂寥。
每逢闲暇时光,青鸟便想着去探望李义山夫妻,或是前往随意楼,与三十娘促膝长谈。
李义山夫妇待青鸟如同手足一般,他盼着能和他们唠唠家常,分享彼此生活中的点滴。
他满怀期待地前往李义山家中,可两次登门,都未能见到李义山的身影。素娥阿姐每日里也是为家里操持,忙里忙外,青鸟也不好意思耽搁她。
转而奔赴随意楼,随意楼里的三十娘,聪慧过人,性情豪爽,与她交谈,总能让青鸟获得不少启。本来渴望能与三十娘畅谈一番,却同样扑了个空,三十娘也是忙得不知去向。
而凤鸣和凤锦,每日都在秦仙衣的医馆里忙得团团转。她们穿梭在病患之间,一会儿帮忙抓药,一会儿照料病人,脚步匆匆,如同飞旋转的陀螺,丝毫没有停歇的间隙。
看到身边的人都如此忙碌,各自忙于手上之事,青鸟心中不禁泛起一阵别样的滋味。自己虽有一腔热忱,却好似无处施展,时常闲得慌。
他忍不住暗自摇头,对着自己一阵唏嘘,仿佛在这热闹繁华的长安城里,成了一个格格不入的局外人,一时间,孤独与迷茫悄然涌上心头。
如此又过了几日,期间,秦师兄通过傀儡灵传信,说各国使团陆续抵达长安,后续的事务愈繁忙,无法回家。
之后的一天,秦师兄抽空回了趟家,取了些换洗衣裳,便又匆匆赶往鸿胪寺,投身于接待各国使团的忙碌工作之中。
青鸟暗自思忖,自己来到长安已有一段时日了。在光王府的这段日子,倒也安稳,没人对自己起疑,也没有遭遇什么阻碍。
可令他愁的是,关于查探细作一事,至今毫无头绪。而九月在鹤鸣山举行的玄门各派集会,却日益临近,时间愈紧迫,容不得他再有丝毫懈怠。
这一日,阳光明媚,微风轻拂,恰是出游的好天气。青鸟如往常一样,精神抖擞地踏入光王府。刚一进门,便见太妃满脸笑意,迎上前来,和声说道:“青鸟,今日你无需在王府忙碌。每月的这一天,我都会带着怡儿外出游玩散心。你来到长安也有好些日子了,不如今日与我们一道,去曲江池走走,如何?”
青鸟听闻,心中顿时涌起一阵惊喜。此前秦师姐就曾提及,要带他与师兄一同前往曲江池,无奈诸事缠身,计划一再搁置。
没想到今日,竟能有幸与太妃、光王一同前往,实在是意外之喜。他赶忙拱手行礼,言辞恳切地回应道:“好啊,一切但凭太妃安排,能有此机会,青鸟深感荣幸。”
于是,吴管家将早已安排好的车马准备妥当,太妃仪态优雅地登上马车,光王则像只欢快的小鸟,蹦蹦跳跳地跟在其后。众人有序上车,启程前往曲江池。青鸟跨上骏马,在马车一侧随行。
这些时日的长安城,因异国使团来访,显得格外庄严肃穆。街道上管控极为严格,一队队金吾卫身着鲜亮甲胄,神情专注,巡逻的脚步紧密而整齐。他们目光如炬,时刻留意着街道上的一举一动,确保城市的安全与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