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没了指望,众多士兵纷纷放下了武器,束手就擒。
最后淑妃母子落得娴妃母子同样的下场,王氏也步了卢氏后尘。
自此,三皇子沈安登位的结果便再无改变的可能。
三月十五,三皇子沈安于太极殿正式被封为太子。
所有的仪式都是按照旧例来的,唯独最后代替帝王宣读圣旨并授予太子宝册宝印的人从前朝官员变成了明昭郡主。
百官震惊。但在这么重要的场合,没人敢贸然插话搅扰了典礼,只能眼睁睁看着。
欲重复武穆女帝之故事?
第二天,三皇子沈安前去太庙祭告祖宗,完毕后回宫,设宴面见群臣,接受朝拜。
如此这般,仪式全都过完,从今以后,三皇子沈安便是大卫朝的太子殿下了。
储位已定,但储君年岁过幼,尚无法治国理政,而天子的身体又需得好生修养,万不可再操劳。
那以后的朝堂政务怎么办?
不待大臣们提出这个问题,天子就又下了一道旨意,封明昭郡主沈长乐为摄政公主,代天子处理天下事。
天下人都知道明昭郡主是特殊的,虽然只是个郡主,很多地方却能压皇子公主一头。
但也没想到她能特殊到这种地步。
自大卫建国以来,确实有女子摄政和称帝的先例,但那位是正正经经的嫡公主。
而沈长乐身上虽也留着沈氏皇族的血脉,延续着沈氏皇族的姓氏,但按照宗法礼规严格来讲,却实实在在是个外人。
除此之外,更重要的一点是沈长乐无功绩在身。如今权柄在手,怎能不惹非议。
当时的女帝能力压一重兄弟上位也是因着其在武功方面有非凡建树,自十五岁掌军到三十岁岁登基,立下无数战功。
从圣旨下达的那一刻开始,就不断有朝臣入宫求见,让天子三思。
但天子是铁了心要一意孤行,朝臣们劝也劝了,跪也跪了,最终也没能让他改变主意。
事情就这么被强硬的定了下来,明昭郡主开始正大光明的上朝理政。
然后就收到了众多大臣的“刁难”。
他们想,既然直接反对不行,就迂回着来。好多复杂棘手的事务,连官场上的老大人们都不一定有办法解决,就不信一个之前从没接受过这方面教育的女子能行。
等到明昭郡主,不,现在要称公主了,等到这摄政公主被难住了,就知道朝堂不是过家家,她想进就能进。
如果再出点错就更好了,就能让天子看看,公主摄政是一个多么不靠谱的决定。
他们相信,到时候以天子的圣明,绝不可能任由这大卫江山面临险境。
可惜,这些人心里的一番打算终究是落空了。
公主入朝以后的表现与他们所想完全不同,处理起来政务熟练的跟陛下似的。
他们出的那些难题也根本难不倒她。
摄政公主甫一入朝,便锋芒毕漏,以一种全新的形象刷新了众人对她的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