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纳兰小说>我在清北考科举笔趣阁最新章节列表 > 第23章(第2页)

第23章(第2页)

燕临越氏。

沈清和心中一凛。

大雍最大的门阀,真真正正拥有传世家学,门生故吏遍天下的百年世家,也是他清北书院的头号竞争对手。

想到此,他心中哂笑,估计人家压根没听说过他们这野鸡书院,知道了八成觉得他在登月碰瓷呢。

说来也怪,常祁二家相争架势沸反盈天,身为五姓七望之首的越氏,在朝中却几乎隐形,只听说内阁有几位来自越氏的阁老,也已摆出了颐养天年的架势,不见越氏推出个明面上的话事人。或者用汹汹的传言解释,便是像越氏这样的门第,只依靠经学便能被捧到寻常世家难以企及的高度,早不屑于下场参政,于此道倒真像清学中所说的‘万物贵无’。

至于越霁之名,他如雷贯耳,清谈集盛行人物品评,越霁便是品评中人人赞颂的好风评,用沈清和的话来说,便是不在江湖,江湖却处处有他的传说。远在燕临,美名便流水般传到京都,褒其为‘言为士则,行为世范’,骄傲的士族也公认的标榜人物。

不论是何种传言,都能看出这大雍第一望族是何等庞然巨物。人总是爱跟风,何况面对这样的门第,膝盖总是软些,他对这些近乎夸张的流言持保留态度。

沈清和抱臂站着:“想来越公子早知道我是谁,那我也不必介绍了。只是竟不知我还有这等能耐,劳驾您不声不响将我掳来这里,有何见教。”

“我知沈公子才华出众,与我表弟同日中了一甲,又近君王侧,如今还将赈灾一事疏理得漂亮,实在是不可多得的英才。”

沈清和等他下文,想知道他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

越霁浅浅叹了口气。

“只是陛下不懂赏识人才,只道是盲者得镜,铅刀作铦,我为公子感到惋惜。”

图穷匕见。

旨意前脚刚出含章殿,他后脚便能知道。

沈清和讽刺地想,这哪里是什么孤云野鹤,分明是手眼通天!

昭桓帝召见御史中丞,在含章殿内议了小半个时辰的赈灾后续诸事。

孔正卿走后,昭桓帝静默片刻,还是遣晋昌将昔日未完的画卷从匣中拿了出来。

是那未完的游春酒醉图,红衣少年依靠斜倚苍竹,持盏高举,五官依旧空白。

年轻帝王静静看了会儿,忽而用细笔沾墨,往卷纸上勾画。

眉、眼、鼻,最后点睛,像是胸中早已构思许久,提笔便能一气呵成。

晋昌对这幅画的好奇早就在心中积蓄已久,他不敢像上次般光明正大地瞧,只用余光偷偷地觑。

色泽鲜艳,神气完足,他曾先入为主,觉得是沈家郎,现在添了五官再看,沈家公子的眼睛没那么圆,要更狭长些,头发也要更长,一路得到腰背,脸颊倒是肖似……不过画里的人剑眉星目,自有自的英姿焕发,唇和颚角倒是像陛下……

晋昌公公思及此,突然若遭晴天霹雳!

陛下正有个一母同胞的弟弟!竟把这给忘了!

陛下曾远封在西北藩地时,皇室式微,异姓的逆王在京都大权独揽,便要分封的宗室都送家中幼子入京受学。说是受学,实为作质,等皇座上被酒色掏空的惠帝一倒,便顺理成章推一个傀儡上位,既堵住天下之口,又能暗地把持江山,做大雍真正的君主。当时便连三岁孩童都知道英王逆反之心,街头巷尾编了歌谣传唱。

彼时陛下的胞弟平襄郡王年仅十三,正是不长不幼,白板天子的好人选。小郡王在英王迫使下,只能随数位近岁的宗族兄弟进京,入进了英王府。逆王为人狼戾不仁,对皇室傲慢少礼,犯下罪行罄竹难书,难说宗室之子们在他手下会遭逢怎样的苛暴。

晋昌不是潜邸旧人,难以知晓这桩往事全貌,只知道现今的陛下花费两年,联合部署与西北军,在昔日右仆射襄助下攻入京都,尽管以迅雷之势夷灭英王府,但质子已尽数被暴怒的逆王残忍屠杀。

至此陛下登基,功勋卓著的常右仆从龙之攻功,位列三师太保。风雨一时的英王党派再无声息,连带平襄郡王这件旧事都蒙上层血光,埋葬在封禁的逆王府,再无人提起。

所以陛下这所描所绘的人物山水画,该就是十五岁便折了的平襄小郡王?

晋昌成精一样的人,将这关节想通,便一下全通了窍。舞弊一案的轻轻放过,力排众议钦点探花的恩宠,破例拔升为朝夕在侧的近侍,沈公子怕不是都沾了这位早逝小郡王的光……

揣摩圣意已经成了晋昌的营生,那陛下提旨免了沈大人赈灾钦差的庶务,今日复又将画卷拿出来描画,究竟是何用意?难道恍然惊觉睹人思人欠妥,如今要彻底分离脱出?那为何又将沈小公子晋到了正五品侍中,要知道侍中非亲信贵重不能担任。

晋昌一时摸不清头脑,想不通陛下的圣眷到底有没有收回。

……

“为我惋惜?原以为沈某的名声已经臭不可闻,没想到越公子远在燕临,还能有这令人意外的见地。”沈清和在弈台另一边坐下,和这位声名远播的越氏公子面对面。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