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夫子就是听容与说家里手头紧,这才没有收束脩,也是看重容与的天赋,听到许氏主动说要给半年的束脩,对这容与又多了几分满意。
“你们愿意给,自然是可以的。”周夫子点点头道。
许氏把准备好的银子给了周夫子,又笑着道:“我家与儿第一天来念书,也不知道要准备些什么,夫子告诉我,我去买来,明日就可以用上了。”
周夫子看许氏穿着旧衣服,对儿子倒是大方,笑道:“我家孙子也在念书,今日的笔和纸都可以用他的,你们若是要买,就给孩子买笔和纸吧。”
周夫子没有让许氏买砚台和墨,这两样东西,比纸笔贵得多,起码也要一两银子才行,村里的孩子,大多都是用学堂里的。
“那书本呢?”
“启蒙书本有《千字文》,一本《三字经》《百家姓》《千家诗》《弟子规》。”
“如今我们在学《三字经》你买三字经就行。”
“三字经好我记下了。”许氏点点头,勉强笑道多谢夫子。
“若是家里有困难,就和我家孙儿看一本,等你们宽裕了再说。”周夫子猜到是他们手头紧。
许氏感激道:“多谢夫子,多谢夫子。”
周夫子摆摆手道:“无事。”
许氏告辞以后,周夫子就把容与领进学堂了。
这学堂就是周夫子家门口,村里修的一间房子,里面有课桌,看起来也有些年代了,坐着五个孩子,看起都比容与大个一两岁,周夫子牵着容与到屋里,其他孩子都安静下来了。
“这是容与,日后就和你们一起念书了。”
“清之,你和容与看一本书。”周夫子让容与挨着自己孙儿坐。
容与点点头,然后挨着周清之坐下,对周清之道:“清之哥麻烦了。”
周清之露出一抹笑,把自己的书往容与那边拉了些,容与也能看到上面的字了。
夫子上午就教孩子们读,容与一个字一个字对照着,没一会就背下来,夫子就开始讲意思,其他孩子都看着书,容与却是看着夫子,让原本对容与有些好感的周夫子有些不高兴。
“一个人若是小时候,不知道好好学习,到老了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没有知识,到很老的时候都很难有所作为。”
周夫子问道:“容与,这句释义说的是文中哪几句?”
容起身对夫子道:“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既然在听,为何不看着书本?”周夫子听到容与能答出来,有些高兴,这孩子是个聪明的,又担心他骄傲自满。
“回禀夫子,方才学生已经记下了,夫子讲释义,学生就在心里想,也不耽误清之哥哥做笔记。”
容与眼里都是真诚,夫子讲课的时候,也看着夫子,没有走神。
其他学子看容与年纪小,还以为是小孩子上学堂不认真,要被夫子骂了,没想到这人居然把书背下来了,学堂里最大的孩子也才七岁,这短短几句都要背许久。
哪怕是周夫子的孙子,从小耳濡目染,这些也是背不下来的。
周夫子点点头道时候很好,接下来的时间,就背书吧,背过了的就可以回去吃午饭了。
“夫子,我能背了,我先来吧?”容与举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