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其他人家现在都因为这高考愁容不展的,也就只有他们这一家子,还挺乐呵的。
一方面也是出于不平衡的心理,一方面也是真的担心,所以村里不少人都让季妈注意一点。不过,这些话,季妈也没有放在心上。
开玩笑,谁家的知青媳妇女婿会像苏凝一样,一直教他们对象学习的?甚至还让对象的成绩超过她。
刚开始的时候,她还有几分怀疑的,会不会是她为了能够参加高考故意这么说。
但是就这几天,她发现她真的错了。
苏凝是认真的。
而她儿子也是真的厉害。
那些题目一下子就做完了,做完以后还有心情坐在他媳妇身边,一下子摸摸苏凝的手,一下子摸摸她的腰。总而言之,就是在闹他。
气得苏凝当着她这个婆婆的面,就拍了他好几下。
她倒是也不生气,她儿子那个样子,确实是该打的。
季妈笑嘻嘻地想着。
“你真不怕你那个媳妇跑掉啊。”
“苏凝和我儿子恩爱的狠,再说了,我儿子现在又不傻了。”
季妈拎着盆,哼了一声,就回去了。
苏凝说,等以后通电了,就给她买一个洗衣机。
到时候,把衣服直接扔到洗衣机里面去洗就可以了。
冬天也不会冷——
“你说她这是傻了吧?”儿子的傻病好了,她自己傻了。
“就是说啊,竟然会相信知青媳妇的话。”
一个妇人嗤之以鼻。
她家里也娶了一个知青媳妇。
这几天,也嚷嚷着要去参加高考。
她才不会让她去呢。
真要去了,她又怎么会回来呢?
即便村里人不理解,不明白,甚至是阻挡的。
在高考那一天,村里的知青也少了一大半。
季芳也去了
她爸爸进去了,现在唯一能够改变她命运的,就只有高考了。
她要离开这里。
当然也有一小部分的知青没有去。
这些都是下乡早的那些人。
课本上的知识他们早就忘光了,就算临时去补的话,也来不及了。
高考是肯定没有希望的。
还不如继续留在这个衣厂里面。
工资收入都不低。
甚至还有奖金补贴。
这也是苏凝提出的。
有奖金,奖励制度,这样才能促进他们的积极性。
有些知青之前还回城探亲过,也仔细的询问了一下,城里工人的收入状况。
他们在城里的那些人,收入还不如他呢。
他们有些人一个月只有15块到20块之间,而他一个月最少有25块,如果做得好的话,每个月还有十块钱的奖金。
最重要的是,因为他已经入了他们村子的户籍,到每个月月底还可以再多分一些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