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纳兰小说>失明后怎么办 > 5060(第2页)

5060(第2页)

他还领着郑千玉到沙发坐下,郑千玉朝他点了点头:“谢谢……原来是这样。”他把盲杖小心地靠在一边,确认它不会滑下来。

“噢,还没自我介绍,我叫启蔚,启动的启,蔚蓝的蔚。”他朝郑千玉道,又走远了去,像在倒水,郑千玉听到他“啧”了一下,小声道“咋没水了”。

这个时候,郑千玉的手机震动起来,有人给他打了语音。接起来是小真打来的,她在电话那头又问郑千玉需不需要去接他,郑千玉答不用,他已经到了工作室了。小真慌慌张张的,说千玉老师你是不是在门口等呀,我马上来。电话里头一阵兵荒马乱的响声。

“不用着急,我已经进来了……启蔚老师帮忙开的门。”

小真放下心来,说她马上到工作室了,郑千玉应了她几句,挂了电话。

启蔚是个自来熟,好像自己已经给饮水机换了水,问郑千玉要不要喝。他这人有点自说自话的意思,还没等郑千玉答,就已经把倒了水的纸杯塞到他手里。

郑千玉有些紧张。他不知道启蔚是不是在打量他,也许他根本不在意郑千玉。无论他对自己是什么看法,郑千玉根本无法验证,也问不出口。

探究自己在他人心里是什么模样这件事本无任何意义,在郑千玉失明之前,他也很少在乎。但在郑千玉看不见之后,他反而很常为这件事而内耗,因为他失去了自信,也失去了坚定的自我认知。

好在不久之后,小真就刷了卡进门。她径直走向郑千玉,步履匆匆的,说自己该早点到的。郑千玉安抚她:“是我来早了。”

启蔚听上去和小真很熟,开她的玩笑:“你哪次不是踩点来?”

小真:“今天不一样啊!”

启蔚又道:“早听你整天‘喻千老师’来‘喻千老师’去的,今天终于见到了。”

小真让启蔚不要再说了,两个人拌了几句嘴,工作室陆续有人来。工作室的负责人辛琳也来了,特地过来迎接郑千玉。上午有好几个配音演员要来录音室配音,大家都是熟人,只有郑千玉初来乍到。

一行人都默契地没有提郑千玉的眼睛,只是保持友好地挨个自我介绍,有些人的名字还挺耳熟的。这个时候,郑千玉突然把启蔚这个名字也对上了号——一个月前他试音了一个角色,最后没试上,他当时听了选上的演员试音,那个人正是启蔚。

这种事照理来说还挺尴尬的。但一个工作室的配音演员就是这样,一起试音,总有选上的和落榜的,来录音棚也是抬头不见低头见,也很正常。

郑千玉就不一样了,他也压根看不见人。

坐在沙发上,听他们聊了一阵天。配音演员说话还是很不一样,一屋子声音好听的人,听起来非常悦耳。十点一到,都准时起身进了录音棚,郑千玉也到真正的工作时间了。

和导演沟通了几句,他走进完全隔音的录音室,戴上耳机。所有的声音在这一刻全都远去。

郑千玉深吸了一口气。

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

第52章Chapter52看到郑千玉眼里百……

林静松到洛杉矶的时候已是傍晚,出了机场赶上一场晚霞的尾巴。远处的天空呈现一种瑰丽的粉红色,这种粉红色混合着一种紫色,层层向天际晕染,与最顶端已经悄然降临的、宝蓝色的夜幕相接。

黄昏、晚霞是自然的调色盘。

林静松站在机场门口,少有的,他独自一人为此刻驻足。他对这种风景的感受从未有此刻强烈,或许这感触不及他人,他只是伫立,想起某时某刻的郑千玉。

郑千玉永远比林静松敏锐,总是最先拉住他,用手指向某处,说:“快看!”

很多时候,林静松并不知道要看什么,在他眼里,天是一样的天,城市是一样的城市。

现在,他也许能看到郑千玉眼里百分之一的世界。

这个时候,林静松放在口袋里的电话震动,他立刻接起。眼见晚霞逝去的速度极快,天空中绚丽的颜色流动着、混合着,夜晚的颜色像倾倒的蓝色墨水,缓缓地洇下来了。郑千玉的声音模模糊糊的,从电话之中飘出来,带着一种磨砂质感。

他刚睡醒,反应很慢,间隔秒数很长地应林静松一两声,让林静松不自觉放低声音,想要哄他多说几句。天空中有大片云朵飘过,掩映着太阳最后的光芒,橙橙红红,犹如失火的移动城堡。

郑千玉在电话里问他:“叶森,你现在要去哪里?”

林静松握着电话,沿着机场外的人行道走,风景和郑千玉的声音又让一切像梦了。他思绪混合,一时之间最简单的问题都答不上来,反应未必比郑千玉要快。

不过,郑千玉很快就要挂了。林静松想到更要紧的事,快速在脑海中比较了行程、时差,要求着下一次通话的时间。待通话结束,晚霞也结束,林静松上了车,朝市中心开去。

Lucas在岛上停留了两个多月,人都晒红了一些。和林静松在私人餐厅会面,眼前的年轻人身材高大,远远的侧影像日耳曼人种,转过来又是一张东方面孔。

林静松略微对他点头致意,话非常少。好在Lucas也毫无架子,侃侃而谈,大多关于Susan,还有最近几个处在概念阶段的新产品。林静松之前的几次短期出差,都是为了对接进新产品的程序编写中,同时兼顾BYE的更新,他的工作不能不算繁重。

Lucas有意叫他回洛杉矶,想让Jonson回来带团队,像他当初离开洛杉矶上司为他规划的愿景。林静松的工作能力优秀,兼具在此地非常稀缺的严谨性,一直onlinework使他和团队的关系很疏离。如果不是因为他和Lucas有共同的命题,他也许早就离开了。

Lucas让侍者给他们都倒了酒,说:“我知道你在意什么,你可以带他一起来。”

林静松不喜欢酒的味道,只尝了一口就放下,道:“不行。”

Lucas:“怎么,他不愿意?”

林静松:“我不会决定他的生活。”

Lucas:“也许你很快就会带他过来的。”

听了这句话,林静松停止了进食,抬头看Lucas。Lucas朝他露出笑,配上他被晒红的脸庞,这让他看上去像个圣诞老人。

第二天驱车三十公里,到大学的医学研究中心,Lucas向林静松引荐实验室的教授,郑千玉填在申请表的眼疾,译成长长的英文,是他的专攻方向。

他尽量用通俗的语言向林静松解释,眼睛其实是一个有“免疫特权”的器官,这也意味着有外来的分子进入,眼睛不易有强烈的炎症反应。

“基因药物需要载体进入眼睛,因为眼睛的免疫特质,这种腺病毒相关病毒——它在其他器官会引起急性传染,在眼睛里,它可以成为一艘不被免疫系统禁行的船,将基因药物传输进去。”

医疗是林静松陌生的领域,他尽力听和理解,并提出自己的疑问:“所以是注射治疗?注射本身会不会对眼睛有损害?”

教授惊叹他问到点子上:“单次注射不会,但眼睛承受不起反复注射,也会增加感染风险。实验中上一阶段的基因药物并非一劳永逸。它本质上是一种抗体,有些病人也会对抗体产生抗体,我们称其为‘抗抗体’。

“在新一阶段的试验我们会继续研究基因增补,改进载体,旨在降低注射的次数来治愈患者。”

林静松:“就是说……只要注射一次,或者两次,就能看见?”

教授笑着说:“这就是我们的目标了。基因药物在实验中对改善视功能是有展现出效果的,我们要攻克的最大难题是载体和治疗手段的稳定性。”

林静松深吸了一口气,在此时,他也如同无数普通人问出那句话: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