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纳兰小说>幽冥天子 > 第117章 此时无声胜有声(第2页)

第117章 此时无声胜有声(第2页)

樊铁生双臂交叠于胸前,古铜色的脸庞被水雾打湿:"见此天地造化,才知人力之微渺。"他的声音几乎被瀑布声淹没,却字字铿锵。

王秀荷姐弟仰凝望,只见三道银练自云端飞泻而下:第一道如白龙探爪,自峰顶直坠第一层石台;第二道似银河倒挂,从石台再落第二层;最后一道宛若玉帘垂落,终入深潭。水花飞溅间,彩虹时隐时现。姐弟二人看得痴了,嘴唇微颤却说不出一个字来,只觉得胸中有什么东西在激荡,却又道不明、说不清。

众人沉醉在这飞瀑流泉的壮丽景致中,浑然不觉来到午后。白乐天负手而立,望着这天地造化之功,眼中尽是不舍之情。良久,他才轻叹一声:"美景虽好,终须一别。天色已晚,该启程回城了。"

这一天的庐山之行,不仅让众人领略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更让他们的心灵得到了一次洗礼。在这美丽的山水之间,他们忘却了尘世的烦恼,收获了满满的快乐与感动。

返程路上,山风徐来,带着草木清香。青鸟与白乐天并肩而行,忽而开口道:"先生,江州之事已了,我打算不日启程前往蜀地寻访家师。"

白乐天捋须叹道:"果然世间无不散之筵席啊。"他转头看向青鸟,眼中带着几分怅然,"既如此,明日老朽在湓浦口设宴,为小友饯行可好?"

青鸟连忙拱手:"先生日理万机,今日已多有叨扰,怎敢再劳您破费"

"诶,"白乐天不待他说完便摆手笑道,"小友何须见外?你我虽相识不久,却一见如故。更何况你为江州百姓除去大患,老朽聊表心意,还望莫要推辞。"

青鸟见白乐天言辞恳切,终是郑重作揖:"既蒙先生厚爱,青鸟却之不恭。"

待众人回到江州城时,已是华灯初上。城门楼上的灯笼在晚风中轻轻摇曳,为归人照亮前路。城中炊烟袅袅,隐约可闻市井喧嚣之声,与山间的空灵寂静恍若两个世界。

圣灵教江州分舵土崩瓦解,肆虐多时的百鬼夜行也随之销声匿迹。江州城解除了宵禁,此刻的街市上,憋闷已久的百姓纷纷涌上街头。街道上人头攒动,叫卖声、谈笑声此起彼伏。忽然,一朵绚丽的烟花在夜空中绽放,引得行人纷纷驻足仰望,惊叹声绵绵不绝。

白乐天望着这热闹景象,对身旁的青鸟感慨道:"小友请看,多亏有你,百姓才能重享这太平光景。"

青鸟谦逊地拱手道:"先生过誉了。青鸟不过略尽绵力,御常寺的镇灵使们才是居功至伟。"

白乐天闻言开怀大笑,笑声淹没在街市的喧嚣中。因主街太过拥挤,众人只得择了一条稍显僻静的街道前行。行至一处岔路口,青鸟停下脚步,拱手道:"多谢先生相送,我们就此别过,先行回客栈了。"

白乐天却道:"既已到此,不如送你们到客栈门口。"

这时,车舆内的清韵代轻轻掀起帘子,温声道:"先生今日陪我们游览庐山,想必已经乏了。还请早些回府歇息吧。"

白乐天这才颔道:"也罢。那青鸟你们也早些安歇,明日傍晚,老朽在湓浦口如仙楼恭候诸位。"

青鸟深深一揖:"青鸟在此先行谢过先生盛情。"夜风拂过,街角的灯笼轻轻摇曳,将众人的身影拉得很长很长。

青鸟一行人回到客栈后,清韵代与王秀荷先行回房歇息。青鸟则带着王仙君回到房中,正欲问他今日所见所悟,忽闻门外传来樊铁生浑厚的声音:"青鸟兄弟,三十娘备了晚膳,请你们过去用饭。"

三十娘房内,烛火摇曳,食案上精致菜肴散着诱人香气。众人依次落座,边用膳边谈论今日庐山之游。清韵代眼波流转,难掩兴奋之情:"那五老峰当真鬼斧神工,还有那三叠泉,水声如雷,飞珠溅玉"她纤指轻点桌面,将一路见闻娓娓道来。王秀荷起初只是含笑聆听,渐渐也被感染,轻声附和:"那瀑布下的彩虹,美得让人心醉"

唯独王仙君埋头吃饭,青鸟问道:"仙君,你觉得庐山如何?"少年不假思索:"阿姐说得对。"青鸟又问:"你自己觉得呢?"王仙君看似思索一番,回答时却仍是那句:"和阿姐说的一样。"青鸟暗自摇头,心想这孩子还需多加磨炼,方能养成独立见解。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席间,青鸟看向三十娘,正色道:"三十娘,如今江州事了,玄门聚会之期将近,我打算启程前往蜀地寻访师父。"

三十娘闻言蹙眉,手中茶盏轻轻一顿:"你伤势未愈,此去蜀道艰险,若再生变故"话未说完,眼中忧虑已溢于言表。

青鸟温言道:"此行主要是为查证父母在昆仑山洞中的往事,不得不去。"

三十娘沉吟良久,终是叹道:"罢了,但你须带上铁生和石胜,路上也好有个照应。"见青鸟欲要推辞,她纤手一摆,语气不容置疑:"此事没得商量。"

烛花爆了个灯花,映得三十娘神色愈坚决。青鸟知她心意已决,只得拱手应下:"那就劳烦二位阿兄了。"

翌日拂晓,晨露未曦之时,青鸟已如常起身。他立于庭院之中,衣袂飘然,指尖凝聚着灵光,演练着聚灵指。随后,他闭目凝神,默诵绝杀阵的心法口诀,周身隐隐有灵力流转。

王仙君亦不敢懈怠,紧随师父之后开始修习。初入玄门的他,每每遇到不解之处,青鸟总会适时停下,耐心为他解惑。即便是尚未涉及的玄奥之理,青鸟也会略加点拨,更时常勉励道:"修行之道,贵在勤思。"

"我玄门虽传法如一,"青鸟负手而立,晨光为他镀上一层金边,"然各人悟性有别。你当以己心参悟,方能走出属于自己的道。"

师徒二人一刻也不愿耽搁,各自敛神静气,潜心修炼起来。转眼间,已然临近傍晚,天边晚霞初现。自庐山结伴同行以来,白先生与王氏姐弟日渐熟稔。念及王仙君之名本是出自白乐天之手,青鸟便顺理成章地带了姐弟二人同行。

江州城的街道上,一行车马缓缓前行。清韵代与王秀荷坐于车内。王秀荷不时掀开车帘一角,好奇地打量着沿途景致。清韵代则安静地坐着,偶尔与王秀荷轻声交谈几句。车辕处,樊铁生稳执缰绳,目光如炬地注视着前方道路。

马车前方,青鸟与王仙君并辔而行。两匹骏马踏着整齐的蹄声,在街道上扬起淡淡的尘烟。

湓浦口横卧于浔阳江头,作为江州水陆交通的咽喉,自古便是南来北往的商船客舫汇聚之地。暮色四合时,江面上的喧嚣并未随夕阳沉落而消散,反倒因各类船只的穿梭更显鲜活。

货船的帆影还未完全隐入暮色,船身满载着瓷器、茶叶与布匹,甲板上的纤夫正弯腰解下缆绳,粗粝的手掌抚过被江水浸泡得亮的船板。客船的窗棂透出昏黄灯火,旅人凭栏眺望,衣襟被江风掀起,将归乡的期盼揉进渐浓的黄昏里。

而更引人注目的,是那些从码头旁驶出的酒楼楼船。雕花的船檐下悬着走马灯,映得舱内八仙桌旁的猜拳声、碰杯声顺着水波漫开。跑堂的伙计踩着摇晃的踏板穿梭送菜,青瓷碗里的浔阳鱼块还冒着热气,混着船头酒旗飘来的醇香,在江面上织成一张醉人的网。

暮色降临时,青楼的花船便如睡莲般次第绽放。船身漆成胭脂色,窗纱绣着缠枝莲纹,隐约可见舱内仕女的鬓影钗光。丝竹声从雕花窗棂漏出,与江涛声交织成缠绵的调子,船头的宫灯在水波里碎成一片晃动的金红。有画舫缓缓靠近客船,卖唱的娘子执扇半遮面,歌声顺着江风飘过来,带着水汽的温润,把浔阳江的夜色浸得愈柔软。

码头上,挑着担子的小贩仍在沿街叫卖,那声音悠悠晃晃,竟能隐约传到对岸。灯杆上悬着的灯笼被江风拂得左右摇曳,火光忽明忽灭,将江面上的船影、灯影、人影一一映出,恍惚间都化作了流动的诗行。

青鸟一行车马缓缓驶入湓浦口码头,在询问数位商贩后,终于寻得如仙楼所在。樊铁生熟练地将马车停稳,又仔细安置好马匹。如仙楼掌柜是个四十出头的中年男子,他身着整洁的绸缎长衫,见有贵客临门,连忙迎上前来。

青鸟拱手问道:"敢问掌柜,白乐天白先生可在此处?"

掌柜闻言,脸上堆满笑容:"白司马尚未到来,不过已命人订好了雅座。几位贵客请随我来。"说罢,引着众人往侧门走去。青鸟原以为是要上楼,却不料掌柜径直带他们出了酒楼,来到岸边停泊的一艘精致楼船前。

"白司马订的座就在船上,几位请。"掌柜躬身作请。众人登船来到二层,只见船尾雅室内摆放着一张案桌,四周环绕着数把造型独特的胡凳。这些凳子一侧向上突起,正好可作靠背。青鸟落座时,后背自然地倚靠在突起处,顿觉舒适非常。

"掌柜的,这凳子设计甚是巧妙,坐着格外舒坦。"青鸟赞叹道。

掌柜笑着解释:"说来惭愧,这并非在下所想。多年前有位客人来用膳时指点,才有了这般样式。"

清韵代与王秀荷试坐后也连连称奇。樊铁生往后一靠,笑道:"确实舒服!"他试着变换了几个姿势,又建议道:"掌柜不妨在两侧加个扶手,这样搁手臂就更方便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掌柜闻言亲自试坐,思索片刻后点头:"客官这主意甚好,改日就找木匠来试试。"

清韵代好奇问道:"这般特别的凳子,不知唤作何名?"

掌柜一时语塞:"平日里都叫凳子,可经几位这么一改"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